但是,「即使事情應該這樣發展,也不見得就會按照你的預期。」Gold博士說,不耐煩的情緒源於「自我中心能量」,你過度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以至於認為周遭所有人都要按照你的想法做事。當你因此感到挫折,就很難保持心平氣和,進而忽略了事實上其他人也在處理自己的問題和麻煩事。
兩位專家都同意,跟「接納」同樣重要的,就是培養同理心。與其馬上發飆、大聲嘆氣或說出充滿攻擊性的話語,先停下來想想,或許動作很慢的咖啡店店員剛剛做完十張大單,或者你的室友剛度過悲慘的一天。
改變觀點可以讓你意識到生活中大部分的煩惱都不是針對個人的,而且很多時候也不值得發脾氣。
3. 放慢生活節奏,從身體動作開始這個訣竅聽起來可能有違直覺:當一切都很緊迫或壓得你喘不過氣時,放慢腳步似乎是最沒道理的事。但是「過度匆忙只會告訴你的身體和心靈:『現在有危機發生,必須馬上處理!』」這只會讓你更加煩惱、不安和焦慮。
相反地,如果你緩下腳步,思緒混亂的大腦也能夠跟著放慢節奏。很簡單,也許是在人行道上壓抑超前路人的衝動,或是在向快遞員抱怨不準時前先深吸口氣,又或只是在開口說話、咀嚼食物或寫信發訊息這種日常小事上放慢速度,都能夠幫助你鍛練耐心。「當你感覺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就能開始冷靜下來。」Tristan說。
這樣你就能更清楚地思考,也能更有風度地處理任何考驗耐性的麻煩事。
4. 用身體釋放不安的能量即使已經耐著性子等待,不耐煩的情緒還是會不斷累積,直到完全失去耐心。「那種煩躁憤怒的能量會積壓在體內,讓人非得找出口釋放,」Tristan解釋道,這也是我們有時會失控發飆、怒嗆他人,或甚至在群組裡發表長文發洩的原因。
她表示,其實轉移注意力、做些能動手或刺激感官的事,反而能讓你冷靜下來,免得做出讓自己後悔的反應。像是在面對一位老是在狀況外的同事時用轉筆、玩指尖陀螺的方式分散注意力,或是在塞車時用手揉捏壓力球等。
專家甚至建議,可以在「溫度」上做調整,像是含冰塊或是洗冷水浴或熱水澡。聽起來有點荒謬?但這些方法其實有科學根據,可以迅速讓你的情緒冷靜下來,讓你的大腦有機會靈活地處理挫折。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Hinterhaus Productions5.什麼都不做,舒服最重要要成為一個更有耐心的人,不會因為幾次正念練習就立刻改變,這不是一蹴可幾的事。你必須持續忍耐不確定和枯燥無趣的事而不抱怨發牢騷。在現今這個忙碌不停歇的文化中這遠比你以為得更困難。
我們經常會習慣性地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起床、看手機、煮咖啡、開始工作。這些持續不斷的事件會訓練你的大腦去期待無止盡的行動,而一旦節奏慢下來你就會變得暴躁。這就是為什麼刻意練習會有驚人的效果。
這個週末與朋友的早餐聚會過後,何不將你的下午時間空下來,沒有其他計畫,沒有待辦事項,沒有壓力地放鬆下來。或者,可以每天用十分鐘來「斷線」,不使用手機或盯著螢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