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的分类
根据存储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的不同,存储器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 按存储介质分类
(1)半导体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存储数据信息的固态电子器件。简称半导体存储器。它由大量相同的存储单元和输入、输出电路等构成。按功能的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串行存储器三大类。
(2)磁表面存储器
磁表面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是利用涂覆在载体表面的磁性材料具有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来表示二进制信息的“0”和“1”。将磁性材料均匀地涂覆在圆形的铝合金或塑料的载体上就成为磁盘,涂覆在聚酯塑料带上就成为磁带。
(3)磁芯存储器
磁芯存储器:磁芯存储器是随机存取计算机存储器的主要形式。这种存储器通常被称为核心存储器。核心使用微小的磁环(环),核心通过线程来写入和读取信息。 每个核心代表一点信息。磁芯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方式(顺时针或逆时针)磁化,存储在磁芯中的位为零或一,取决于磁芯的磁化方向。 布线被布置成允许单个芯被设置为1或0,并且通过向所选择的导线发送适当的电流脉冲来改变其磁化。读取内核的过程会导致内核重置为零,从而将其擦除。 这称为破坏性读数。在不进行读写操作时,即使关闭电源,内核也会保持最后的值。 这使它们成为非易失性的。
(4)光存储器
光存储器:光存储器是指用光学方法从光存储媒体上读取和存储数据的一种设备。一般指光盘机、全息存储器、光带机和光卡机等。绝大部分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所以也之称为激光存储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光盘机是一个结合光学、机械与电子科技的高科技产品。
2 按存储方式分类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英语: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RAM),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随时读写(刷新时除外),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介质。RAM工作时可以随时从任何一个指定的地址写入(存入)或读出(取出)信息。它与ROM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的易失性,即一旦断电所存储的数据将随之丢失。RAM在计算机和数字系统中用来暂时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
(2)顺序存储器SAM—Sequential Access Memory
顺序存储器:(英语:Sequential Access Memory,缩写SAM),在存取信息时,只能按存储单元的位置,顺序地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存取的存储器。最典型的是磁带存储器。
3 按存储器的读写功能分类
(1)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译为“只读存储器”;存储器的任何单元只能随机地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新信息,称为只读存储器ROM,其信息通常是厂家制造时在脱机情况或者非正常情况下写入的
(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能读出又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上面已经叙述过了。
4 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非永久记忆性&永久记忆性)
非永久记忆的存储器:断电后信息即消失的存储器。
永久记忆性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储器。
5 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分类
(1)主存储器(内存)
内存(Memory)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之一,也称内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它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它是外存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在内存中进行,内存性能的强弱影响计算机整体发挥的水平。只要计算机开始运行,操作系统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从内存调到CPU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CPU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计算机整体运行快慢的程度。内存条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
(2)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
外储存器是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
(3)缓冲存储器(Cache)
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技术。Cache是介于CPU和主存之间的小容量存储器,但存取速度比主存快。目前主存容量配置几百MB的情况下,Cache的典型值是几百KB。Cache能高速地向CPU提供指令和数据,从而加快了程序的执行速度。从功能上看,它是主存的缓冲存储器,由高速的SRAM组成。为追求高速,包括管理在内的全部功能均由硬件实现,因而对程序员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