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这些值钱的银子没有流传到今天呢?有些人认为,白银之所以逐渐消失,是因为中国的白银本来就不多。虽然汉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由于中国贵金属资源有限,白银的流通并不广泛,甚至在汉武帝时期,因财政紧张,曾一度用鹿皮替代货币。不过,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白银在明朝得到了普及和流行。
明朝的白银储备尤其丰富。据资料显示,当时中国的白银占全球白银总量的1/3到1/2。明穆宗隆庆皇帝在位时,海禁政策被打破,海外贸易兴盛,大量白银通过贸易涌入中国,因此中国也被称为“世界白银的吸泵”。尤其是丝绸之路开通后,外国人纷纷来中国购买茶叶、陶瓷和丝绸,而中国人对外国产品兴趣不大,导致进口少、出口多,白银流入量大增。
数据显示,从1540年到1644年,日本每年向中国输送大约75吨白银。而从1590年到1644年,通过美洲经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有4620吨。所以,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白银储备其实并不少。
然而,许多白银并未进入流通市场,而是进入了古代的墓葬中。古人对丧葬礼仪十分重视,很多贵族的墓中都会放置大量的金银珍宝,甚至将金银制成宝物陪葬。比如,明代万历皇帝在去世后,将大量银锭陪葬,而慈禧太后更是将大量白银带入了她的地宫。甚至有传言,光是用来填补棺椁空隙的小珠宝,价值就超过百万两白银,约占当时大清国库总额的一半。
随着清朝衰落,银子的外流现象加剧,尤其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白银大量外流。特别是《辛丑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在1901年赔款高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是历史上中国赔款最庞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不过,《辛丑条约》签订后,部分赔款得以减免或废除。因为国际间的压力,各国认为继续索要赔款会影响他们在中国的利益。例如,1908年,美国退还了一部分赔款,这笔钱后来用于清华大学的建设。其他国家也陆续减免了中国的赔款,到1927年,几乎所有的赔款都已免除,最终中国实际上赔款总额为6亿5千万两白银。
那剩下的白银去了哪里呢?到了1948年,为了防止国民党利用白银扰乱社会,新中国政府开始发行人民币,并回收旧时代的贵金属货币。从此,白银退出了流通市场。不过,回收上来的白银并未完全消失,而是被用来制作银饰、纪念币等。还有一部分被熔化,用于现代科技和工业建设,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医院设备中,都离不开银的应用。
总的来说,白银曾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货币,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被新事物取代。如今,微信和支付宝等数字支付方式正在取代传统纸币,数字货币正在逐步改变我们日常的支付方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不得不与时俱进,迎接新的历史潮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